據《湘潭縣志》記載:公元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藥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
湘潭鋪子以“果子不佳不進鋪,味道不正不上市”而揚名。據湘潭鋪子門店后人介紹,其祖上就曾參與此次防疫工作。后因太平天國運動,“湘潭鋪子”門店毀于戰火。
2001年,賓海龍在茶余時偶遇“湘潭鋪子”后人,其時,縣治移址易俗河不到六年的時間,百廢俱興,僅檳榔門店就有上千家,良莠不齊,競爭十分激烈。賓海龍果斷花重金從湘潭鋪子后人手中收購了“湘潭鋪子”商標和技術,伍子醉也因此而肩負起弘揚檳榔文化的責任和使命。
經過10多年的刻苦鉆研,賓海龍終于將湘潭鋪子傳統工藝與流行的青果消費潮流完美融合為一體,在行業率先推出青果煙制工藝,并推出“湘潭鋪子”品牌,在2013上市后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湘潭鋪子”就成為行業內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單品銷量雄踞行業第一。